官方老師
2022-08-21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網絡在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一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還有些孩子曠課上網、厭學逃學,這讓很多家長感到擔心。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孩子沉迷游戲家長怎么引導。
當孩子出現沉迷游戲的情況時,家長要掌握合適恰當的方式積極的引導,保持平常心,積極應對,耐心教育。
1、家長停止焦慮。
網絡游戲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刺激的設定,炫酷的界面滿足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有些孩子是不知不覺沉迷上游戲的,所以家長不要焦慮,可以耐心平和的孩子交流,也可以和孩子約定三章,不要一味的去制止。孩子的特點就是,家長越阻止的孩子越好奇,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玩一玩,只不過要有節制的玩。
2、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
放假期間,因為孩子處于一個封閉式的環境,難以與他人產生足夠的交流,所以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和孩子做一下親子互動,可以與孩子下象棋,設置獎勵,還可以一起玩其他開發智力的游戲。
3、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上網習慣。
父母可和孩子探討如何使用網絡,讓孩子意識到網絡除了能用來玩游戲也還可以拓寬人的知識面,輔助學習。和孩子約定好玩游戲的時間,不可暴力阻攔,否則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從游戲成癮的困境中解救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定要掌握好合適的方式積極引導和教育。
1、家長轉變觀念
陪伴不僅僅只是待在家中,也不僅僅是輔導作業。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戲,家長為什么不沉迷游戲,無外乎家長知道生活不只有游戲。家長需要的不是禁止游戲,而是讓孩子自己從游戲中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屬于家長的關心與關愛,屬于游戲之外的快樂。
多陪伴孩子尋找正真的樂趣所在,多鼓勵孩子,多跟孩子做游戲,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讓孩子認識到除了游戲,原來家里也會很有趣,讓孩子擺脫生活的孤獨感,主動的融入生活。
2、讓孩子走出家門
辦法有許多,有帶孩子出去旅游,需要明白好奇心永遠是孩子的天性,要多帶孩子出去看一看走一走,讓大自然的光和溫暖照進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也會讓孩子更加的陽關;帶孩子一起鍛煉身體,需要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需要在路上,多運動、多鍛煉更加容易讓孩子身心健康;有帶孩子做一些游戲,游戲不僅僅是虛擬世界中才有,現實世界中更多,要讓孩子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他才會擁抱世界。
3、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
我們教育、培養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家長需要明白教育不僅僅是完成學業,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學,我們最終都會步入社會,面對社會。
游戲不應該成為孩子們的避風港,真正的避風港應該是家庭。要努力轉變觀念,轉變認識,讓孩子不要成為學業的奴隸,要讓孩子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在自己的生活里健康、快樂地成長。
面對孩子沉迷游戲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析問題,為什么游戲會讓孩子們成癮?積極的去發現原因,然后對癥下藥。
1、從家長身上找原因,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孩子長期沉迷于游戲,或多或少都與家長跟孩子的陪伴太少有關,要知道從心理學來說對任何虛擬事物的沉迷都是對現實無法實現的補充。眾多沉迷游戲的孩子,大多數情況都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讓孩子沒有能夠體會到足夠的關心和關愛。
大多數時候,家長都認為陪伴就是按時回家、按時輔導作業,但是不知道的是陪伴不僅僅應該是身體上,更多的應該是心靈上的陪伴,而大多數家長都缺乏心靈陪伴的耐心和時間。當孩子無法在現實中獲得陪伴的時候,游戲就成了他打發大部分時間的重要手段,時間久了自然會上癮。
2、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我認為主要游戲能夠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和認同感。
現實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沉迷游戲的孩子,大多數都在現實中受到了打擊和批評,無法得到緩解,但是從游戲中找到了自信,并產生了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虛榮心,在游戲里面成就感得到最大的滿足。
特別是同時,游戲也是大多數孩子都在玩的情況下,與眾多同齡人形成了一個“游戲圈”讓自身在游戲中得到了更多的認同感。
3、從教育本身找原因,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完成學業的機器。
教育應該讓孩子成為一個心智健康的人。說到底,沉迷游戲上癮的孩子只是對外界失望后躲進了游戲的世界里而已。教育本身過于重視學業、重視成績排名,讓現在的孩子承擔了他們無法承擔的壓力,有的在父母幫助下或者自身努力下擺脫了出來,但是更多的孩子是沒辦法自己束縛的,只能逃離。所以在筆者看來,這是現在唯“學業”論的教育觀念導致的一個負面的產物之一。
對于沉迷游戲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放棄,可以對孩子耐心引導,積極教育。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沉迷游戲家長怎么引導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