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曾經有過不想上學或厭學的的想法,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這時父母的做法要么是責怪孩子,要么是威逼利誘,但是這些做法的效果都不太好。接下來新起點教育叛逆學校就來談談孩子出現厭學的一些教育方式。
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整天讓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面對枯燥無味的學習,孩子難免感到無聊,因此,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
1、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
作為家長,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后,不應該先著急批評孩子,扼殺孩子厭學的想法,而是應該保持情緒冷靜,了解孩子厭學的根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有的孩子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發生沖突和矛盾,從而不愿意回到學校,有的是因為學業負擔過重,孩子感到壓力重重。不管怎樣,了解事情前因后果是第一步。
2、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家長也不想去上班,這和孩子的心理是一樣的。家長了解孩子厭學原因后,應該和孩子產生共情,不要覺得孩子變壞了,故意不想好好學習,從而焦慮萬分。而是先別急著指責孩子,去理解和安撫孩子情緒,傾聽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與孩子統一戰線,默默傾聽和陪伴孩子是幫助解決孩子厭學的良藥。
3、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家長也要明白孩子的學習壓力不亞于家長的生存壓力,不應該整天都逼著孩子學習,應該在周末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得到適當的放松,實現勞逸結合。此外,讓孩子明白,人生很多事并不是不想做就能不做的,人的自由是相對的,現在如果不努力學習,就無法為整個學業生涯打下基礎,不管怎樣都要學習,還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抗挫折的能力,直面困難。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很多家長常常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天天念叨,與子女發生沖突,造成不愉快,下面就說說孩子出現厭學的原因。
1、缺乏學習成就感
劉學蘭認為: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長期缺乏成功體驗,而積累的挫敗體驗又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就可能導致一種習得性無助心理,成為嚴重的動機障礙,孩子會產生無能為力、放棄努力的心態。確實如此,如果孩子很少在學習上取得成就感,沒有得到夸獎,孩子就無法建立自信心,變得懈怠,不想在累死累活學習。
2、對學習消極歸因
有的孩子會將學習不好進行歸因,有的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不是學習的料;有的覺得自己努力不夠,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還有的孩子覺得自己運氣不好或者任務太難。這些歸因會讓孩子變得沮喪,在學習上動力不足。
3、過重的學業負擔
孩子在學校面臨升學壓力,在家里要面對家長的過高期望,整天為了學習這件事殫精竭慮,動機過強影響發揮。
孩子一旦出現厭學情緒,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熱情,不想上學也不想寫作業,甚至產生心理疾病。下面就說說孩子出現厭學的表現。
1、把寫作業當做應付差事
孩子厭學后的明顯表征是做作業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動手,敷衍了事,不想面對,也不想動腦筋。
2、將失敗合理化
孩子會將自己失敗進行合理歸因,是因為學習任務太難、運氣不好,自己不適合學習等。不愿意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3、心理壓力過大
孩子一打開書本就覺得很累,變得愁眉不展,情緒低落,還會發出各種抱怨的聲音。
總之,身為家長要多察覺孩子的情緒,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重拾對學習的信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真正能夠茁壯成長!以上就是對于孩子出現厭學的相關話題的看法,謝謝您的閱讀!